一張圖教你買翡翠必懂的20個詞|新手翡翠入門必讀

想買翡翠卻被一堆專業術語搞得一頭霧水?無論你是剛接觸翡翠的新手,還是想更深入了解翡翠品質與價值的收藏愛好者,本篇文章將用圖文對照的方式,整理出20個最重要的翡翠專業術語,搭配清楚易懂的解釋與選購指南,幫助你快速掌握鑑賞技巧。看完這篇,你將能自信地判斷翡翠的好壞,避免入手低品質或高價不值的貨品。
為什麼要懂這20個翡翠術語?
在翡翠世界裡,專業術語就像是一把鑰匙,能幫你打開評價翡翠品質的大門。這20個術語涵蓋了從外觀、顏色、光感、結構,到瑕疵鑑別與加工工藝等面向。
- 種與水:影響翡翠的質地、透明度與整體美感
- 顏色特徵:決定第一眼的視覺效果與市場價格
- 光感與結構:顯示天然品質與是否經過人工處理
- 瑕疵與缺陷:避免買到有裂紋、棉絮或雜質的低價貨
- 加工與產地特性:幫助理解來源差異與收藏潛力
掌握這些術語,不只是為了看起來專業,更是確保你花的每一分錢都值得。
1. 種與水:翡翠品質的基礎
種水是什麼?
- 種:指翡翠晶體顆粒的細膩程度。種越老,晶體越緊密、結構越穩定,價值通常更高。
- 水(水頭):指透明度與光線穿透感。水頭好,翡翠看起來就更通透、有靈氣。
判斷口訣:種細水透,翡翠才值錢。
想進一步了解如何分辨不同種水,建議閱讀【翡翠種水透明度完整解析】從豆種到玻璃種的專業鑑賞技巧。
常見分類:

- 玻璃種:極細膩,幾乎透明,價值最高
- 冰種:透明度高,有冰晶感
- 糯種:半透明,質地細緻,價格適中
- 豆種:顆粒感明顯,透明度低,價值相對較低
老坑與新坑
- 老坑翡翠:出自老礦脈,種質成熟、顏色穩定,收藏價值高
- 新坑翡翠:種質較嫩,晶體鬆散,價值較低
2. 光感與結構:翡翠的靈魂
翡翠不僅是冷冰冰的礦物,好的光感能讓它有生命力。

- 起膠:表面潤澤,像塗了一層薄膠水般光滑
- 起瑩:內部泛出寶光,亮度高,光影靈動
- 起冰:如冰晶般通透,水頭極佳
- 起剛:玻璃感強,折射力高,光感硬朗
這些特徵往往互相搭配出現,例如冰種起瑩、玻璃種起剛,都是高檔翡翠的重要特徵。
3. 顏色與視覺焦點
顏色是吸引人目光的第一要素,在市場價格中也佔很大比重。

- 色辣:色澤濃郁飽滿、飽和度高
- 色陽:亮度佳,顏色通透鮮明
- 偏色:偏灰、偏藍或偏黃,會影響價值
- 油性:表面光滑,觸感溫潤,不吸水
選購建議:顏色要均勻,最好搭配高水頭與細膩種質,整體觀感會更佳。
4. 鑑定與工藝指標
- 翠性:在光照下出現「蒼蠅翅」狀細碎反光,是天然翡翠的重要特徵
- 底粧:底色乾淨、細膩,無明顯雜質
- 厚粧:厚度超過8mm,觀賞性與收藏性高
- 高貨:種、水、色、雕工俱佳的頂級翡翠
- 起貨:從原石到成品的加工過程
5. 顏色來源與瑕疵判斷

- 色根/色線:天然色彩的集中或延伸,不屬於缺陷
- 瑕疵:裂痕、棉絮、黑點、雜質,會降低美觀與結構穩定性
辨別技巧:
- 天然色根過渡自然,瑕疵則常顯得突兀
- 瑕疵可能延伸至結構,影響耐用度
新手選購翡翠的實用技巧
- 先看種水:種細水透的翡翠保值性高
- 觀察光感:起膠、起瑩代表質地緊密
- 選顏色:色正鮮明且均勻
- 檢查瑕疵:避免裂痕與棉絮
- 要求證書:購買高價翡翠時一定要有權威鑑定證書
保養與收藏建議
- 避免高溫與劇烈碰撞
- 定期用清水輕洗,保持表面潔淨
- 長期佩戴可保持油性與光澤
- 收藏時避免與其他硬物接觸,以免刮傷
常見問題 FAQ
Q1:新手該從哪些術語學起?
從「種與水」開始,因為它最能反映品質,再學光感術語與顏色判斷。
Q2:「種水」怎麼判斷?
看晶體顆粒是否細膩(水頭好)、光感是否通透,有清涼感為佳。
Q3:「起膠」、「起瑩」、「起冰」差在哪?
- 起膠:表面潤澤
- 起瑩:內部寶光閃爍
- 起冰:清透如冰晶
Q4:「色根」和「瑕疵」怎麼分?
色根屬於天然特徵,瑕疵則影響結構與美觀。
Q5:什麼是「高貨」?
種細、水頭足、色正鮮、雕工佳、無瑕疵的翡翠。
Q6:如何判斷翠性?
在燈光下轉動,若出現像蒼蠅翅的細碎反光,即為翠性。